近些年,在中國市場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其中不乏造車新勢力等眾多車企的參與,隨著新能源發(fā)展勢頭愈演愈烈,各家車企也都在研發(fā)自己的新能源技術。目前像比亞迪已經擁有DM-i技術,吉利的雷神Hi·X技術和奇瑞的鯤鵬動力如今已經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并且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這些車企的車型甚至已經出口海外,并在海外的汽車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中國引以為傲的這些新能源技術。
比亞迪DM-i
比亞迪DM-i技術如今已經搭載在了很多車型的身上,并且隨著比亞迪全面停產燃油車型,其自家的新能源車型也迅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得到了迅速的補充。而這條路比亞迪走的并不順暢,自從2008年開始,比亞迪就已經推出了第一代DM混動技術,而在當時幾乎沒有任何人去關注這件事情,畢竟那個時候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是油車的天下。
而隨著時代的逐步推進,比亞迪也陸續(xù)研發(fā)了第二代DM混動技術,而第二代的DM混動技術甚至還采用了水冷電機,水冷電機的出現(xiàn)使比亞迪獲得了里程碑式的進步??v觀合資所有的新能源車企,沒有一家所推出水冷電機。
直到2021年,比亞迪正式推出了DM-i技術,而DM-i技術的推出也在標志著比亞迪比任何一家車企都提早進入到了新能源行業(yè),并且也打開了對比亞迪來講的“電氣化元年”。比亞迪的這套 DM-i 混動系統(tǒng)的核心便是 EHS 超級電混系統(tǒng)。而且DM-i技術所搭載的電池也采用了刀片電池。從簡單的層面來看比亞迪的DM-i的技術就是發(fā)動機直接給驅動電機提供動能,并且發(fā)動機的作用也僅僅是作為輔助,通過電池儲能,發(fā)動機功能使車輛得到超過純電動車的超長續(xù)航。再簡單來看,就是比亞迪DM-i的技術所依靠的就是“發(fā)動機燒油”,給車輛無限提供了純電車輛的駕駛特征。
吉利雷神Hi·X
相較于比亞迪,其實吉利的新能源技術發(fā)展的比較晚,2018年吉利才推出屬于自己的第一套混動系統(tǒng)。而到2021年,吉利就已經推出了雷神智擎Hi·X技術。而這套技術現(xiàn)如今已經被應用在了星越L雷神版和帝豪L雷神版的身上。并且根據這兩款車的市場反饋來看,吉利的雷神Hi·X智擎系統(tǒng)也足以獨當一面。
我們來看看吉利的雷神智擎Hi·X技術都有哪些成員,吉利全新模塊化智能混動平臺雷神智擎Hi·X,它的家族成員包括兩款專用發(fā)動機DHE20和DHE15,以及兩款混動變速器DHT和DHT Pro。DHE15所采用的技術其實跟比亞迪的DM-i的技術是很相像的,都是通過延遲關閉進氣門來做到省油的特點。
而最關鍵的卻不是這兩臺發(fā)動機,而是專用于混動的變速器——DHT Pro。根據吉利自己的描述,DHT Pro采用了高度集成化設計,軸向長度僅有354mm,重量僅為120kg,但能承受其4920N·m的最大扭矩輸出,41N·m/kg,是全球目前為止最緊湊,動力最強勁,扭矩比最高的混動專用變速器。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對于這臺DHT Pro而言,它不僅在駕控和節(jié)油上有所提升,甚至連車輛行駛中的舒適度都被考慮了進去。充分做到了滿足全方位實時地為用戶服務。
奇瑞鯤鵬動力
奇瑞為了研發(fā)鯤鵬動力準備的時間更長,鯤鵬動力的研發(fā)已經耗費了奇瑞24年的時間,而根據現(xiàn)今往前推,就可以知道奇瑞的起步有多早了,而且鯤鵬動力還是奇瑞4.0時代全域動力架構的代表性技術。
而鯤鵬DHT主要的工作原理也是來自于其自身的變速器,鯤鵬混動系統(tǒng)采用3擋雙離合的形式,在3擋雙離合的形式中,變速器的1擋和3擋之間的傳動比差距較大,分別用來應對起步加速和提高燃油經濟性兩個方面,2擋主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保證換擋的平順性。
值得一提的是,鯤鵬動力可以通過行駛中的路段,自動判斷出符合車輛的最省油的工作模式。在3擋混動電驅的加持下,搭載鯤鵬動力的車型還具備同級獨有并聯(lián)模式,甚至還可以實現(xiàn)單電機純電動工作,雙電機純電動模式。發(fā)動機直驅,并聯(lián)。駐車充電和行車供電等工作模式,全方位一體化的完成省油高效的模式。
那鯤鵬動力是什么?簡單來說鯤鵬動力就是一套采用了將電機與變速箱融合之后的混動系統(tǒng)。同時鯤鵬動力系統(tǒng)也被搭載了瑞虎8PRO鯤鵬版的身上,而瑞虎8PRO鯤鵬版也作為31款型中的一款入圍了第二屆中國汽車風云盛典的獲獎名單。鯤鵬動力的應用讓車輛降低了能耗的同時還提升了NVH的表現(xiàn),在綜合方面的表現(xiàn)很突出。
總結:如今的中國新能源技術的發(fā)展甚至已經開始了彎道超車,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從之前的被豐田,本田等車企的占領慢慢轉移到了自主品牌車企的身上。而新能源的出現(xiàn),也終于讓中國的車企開始崛起。隨著各大車企的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各大車型也開始陸續(xù)在海外站穩(wěn)腳跟。并且已經做到了拿技術來換市場。而在這條布滿荊棘坎坷的道路上,也希望中國車企可以實現(xiàn)自身價值。
親,試試微信掃碼分享本頁! *^_^*